湖北专升本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、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、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。深刻理解所学知识,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、熟练地应用它们进行实验,更好的应用于临床。
12.下颌第二前磨牙(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):
牙冠呈方圆形,其长度、宽度和厚度儿乎相等。分为二尖型和三尖型。
1)颊面颈部较宽,颊轴嵴较圆。
2)舌面与颊面大小相等。二尖型者可见一个舌尖。三尖型者可见两个舌尖,近中舌尖大,远中舌尖小,两尖之间有舌沟,舌面较颊面大。
3)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缘偏颊侧。
4)颊尖与舌尖高度相近,面发育沟大致有三种形态:H型、U型、Y型。二尖型的发育沟多为H型和U型,三尖型多为Y型。
13.上颌第二磨牙(maxillary second molar):体积稍小于第一磨牙。
1)近远中宽度较窄,远中颊尖明显减小,近中颊轴嵴比远中颊轴突出,
2)远中舌尖更小,近中舌尖占舌面的人部分,极少有第五牙尖。
3)近中面大于远中面。
4)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。
5)牙根数与第一磨牙相同,但三个牙根分叉度较小,且向远中偏斜。少数牙根
愈合成两根。
14.下颌第二磨牙(mandibular second molar)。
1)面呈方圆形,有四个牙尖和四条发育沟,使整个咬合而看上去星“田”字形,无远中尖。少数五尖形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。
2)两根皆偏远中,根分叉度小于下颌第一磨牙。少数可分为三根于1方
15.第三磨牙 third molar:
上下颌第三磨牙的形态、体积和位置均可能发生变异。其共同特点为:面副沟多,牙尖、边缘不明显。牙根常融合为单根,但临床也可见有牙根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者。
欢迎关注【湖北专升本网】获取专升本最新资讯。
为保障账号安全,请设置登录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