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学专业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,能运用法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,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。通过多做模拟题,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出题方向。
5.法的局限性,法不是万能的,是有局限性的,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
(1)作用的局限:法作为上层建筑,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,法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
(2)法本身是有滞后性:立法者不可以随意更改法律,法也具有调整规范的滞后性,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,立法者不能预测所有情形,为了保证法的权成,立法者只能对法律进行概括,统一适用。
(3)调整社会关系的局限性:法不能调整所有的行为和社会关系,只能调整部分重要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,只有统治阶级或者人民认为是重要的,法律才加以调整。
(4)法律只是众多调整方式和手段中的一种,除法之外还有道德、宗歌、政策等其他非正式渊源予以调整,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,
(5)法的作用依额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,因此执法者和司法者如果缺乏专业的素养,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(6)在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时,也要结合法治与德治,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社会秩序的维护 。
【案例分析题】
答法:材料--民事、刑事、行政法律关系、法律案件
(1)分析材料--(2)定位知识点--(3)构建知识点框架
1.杨某在电梯内对老人段某的吸烟行为加以劝阻,段某不听劝阻,还情绪激动,杨某随即离开。二十分钟后,段某在小区内倒地身亡。段某的妻子将杨某诉至法院,要求其赔偿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杨某并无过错,但基于公平原则判决杨某向段妻补偿15万元。该判决一经媒体报道,受到广泛关注,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杨某不应补偿。
结合材料,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,回答以下问题:
1.法律原则有什么特点,是否可以成为法院裁判的依据?
【答案】结论:法律原则可以成为法院判决的依据。
法律原则的特点是:覆盖面较宽、具有宏观指导性、稳定性较强。与法律规则相比,法律原则属于法律规范,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,比较模糊和抽象,不以“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”适用于个案。在法律规则存在漏洞时,法律原则作为法院裁判疑难案件的法律依据。
2.在泸州遗赠案中,法院认为,尽管继承法中有阴确的法律条文,而且本案中的遗赠也是真实的,但是黄某将遗产赠给“第三者”的这种民事行为逺反了民法通则第
七条“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,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,破坏国家经济计划,扰乱社会经济秩序”,因此,遗赠是无效的。
考法1:法律规则的司法适用入。
考法2:法的价值,价值冲突如何适用。
考法3:法律推理:实质推理。
欢迎关注【湖北专升本网】获取专升本最新资讯。
为保障账号安全,请设置登录密码